首页 >> 观 点 >>观点 >> “捡”、“挖”、“做”——奇石的来路简谈
详细内容

“捡”、“挖”、“做”——奇石的来路简谈

李 明

乾隆奇石艺术博物馆

对奇石的鉴别,其中一个参数是看它是怎么来的,是地表石,地下石,还是加工石。以上是奇石收藏首先关注的内容,本文以灵璧磬石举例,其它包括大漠石、水石、包括玉石,情况大同小异。

一般而言,奇石从发现到枯竭有一个过程,在发现伊始,在产地乃至到处可见,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,在上世纪90年代,地面到处都是五彩斑斓的美丽石头,随着人的蜂拥而至,几年即被捡拾一空。

灵璧石也是一样,最初都是在山上捡的,几个人在山上逛荡,“你看那里有一块”,几个人上前,翻过来调过去琢磨一番,感觉不错,抬回去。后来捡不到了,开始挖,在山上捡的属头道石,肯定最好。

由此,我总结了三个字,“捡”、“挖”、“做”。

“捡”、“挖”、“做”分别代表奇石从发现到枯竭三个不同阶段的来路,涉及奇石的品质,所以对藏家十分重要。

“捡”,代表地表的石头。地表石的形体一般变化较大,受风雨侵蚀,较容易出形;更重要的,地表的石头有石皮,有的有厚重的自然包浆,尤显“天工”的韵味,这是很多藏家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。

地表黑磬石-空山听雨

乾隆奇石艺术博物馆的收藏

90年代初的地表石,表面只需简单的水洗

“挖”。灵璧在上一世纪90年代中期就几乎已经没有了地表石,开始向下挖。地下磬石表面有一层很厚的钙化层,为了显出其本质,一般需要用铁刷子狠刷,将钙化层去掉,所以,这类石头一般没皮。地表的石头拿回来,只需要用清水和毛刷子刷一刷即可,这是两者的区别。

1462786296391486.jpg   

“做”。当地表和地下的奇石都采尽以后,一些农民开始做,做的原因有两个,一是将一些损坏的奇石,用砂轮通过打磨进行修补;另是将没有欣赏价值的石头通过加工做成各种形状,以求出售,乃至买个好价钱。前者还有一些价值,后者则完全成了作假,属欺骗。

1462786686318998.jpg

经过加工的葡萄玛瑙

作假的石头,并不仅是打磨,有的还在表面涂上颜色,在灵璧石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在表面涂上一层鞋油,用手在上面搓,手上会留下鞋油的痕迹。

除灵璧石以外,大漠石和水石都有作假,包括葡萄玛瑙、大化、彩陶等很多。以上如同和田玉里的滚筒料、染色料和浇铸料等,只是作假的方法和程度不同。

唯石皮不易作假,这是甄别地表、地下和真假奇石的关键。对地表的石头,玩家一般将它称为“老石头”,“头道石”,“头皮石”,或“老坑石”,是收藏的首选,也是目前人的推崇,价格在市场上要高出一般奇石很多。

现在有另一种情况,即以老石头冒充“古石”。在老石头上刻几个字,再将之做旧,对外宣称曾是某某人收藏,有多少年的历史等。以笔者拙见,对所谓的“古石”完全可以不去理会。

现在的所谓“古石”不论真假,多是些形体一般的石头,奇石本为天工,重点在“奇”, 目光始终应将放在“形”、“质”、“色”、“纹”、“皮”上面,即使曾被某人持有,又能怎样。

在故宫的御花园,我曾讲,乾隆的收藏,那块“肉石”不算,其它石头如果放在今天,只能算普通商品石,除了拿它们讲故事以外,没有太大的价值。一个不恰当的比喻,毛泽东喜欢吃辣椒,辣椒就因此一定要贵?或每当吃辣椒的时候就讲毛泽东也爱吃?

乾隆奇石艺术博物馆  李明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5年12月15日 11:38:55

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
seo seo